一次又一次,面对《大爨碑》,观碑型,品碑文,赏书法,回望历史……总是让人浮想联翩,感慨无限。
卓尔不群
一块硕大的青石碑,躺在荒草中,默默仰望苍穹……
头枕红土,怀抱红土高原五百年历史,任身边荒草枯枯荣荣,任风吹日晒雨淋雪压霜打,任四季的车轮在胸膛上轮回碾压,任日月星晨在眼前起起落落,任岁月的脚步从身上匆匆走过——千余年,不动声色,从容淡定,默默地望惯风起云涌,望穿深邃时空,看透人间烟火,看清世事更迭……
仰卧沉默千余载之后,终于又站起来了!于是,红土高原五百年的历史从沉睡中醒来。
面对站起来的青石碑,世人睁大双眼,拂去千载岁月尘埃,碑名赫然在目:《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史君之碑》,简称《爨龙颜碑》。
人们发现,历经磨难,毫不动容的爨龙颜碑,形体较其他碑石高大,内涵深厚博大,来历、身世沉稳大气,价值无限之大……于是,称之为“大爨碑”。
大爨碑,其独特的经历、身世、形制、品质、内涵——在林林总总的碑石中堪称一绝;其史学价值、书法价值、文学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美学价值等,无与伦比。1961年3月4日,国务院将其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。
大爨碑,以其“独步南境,卓尔不群”的气质,守望历史。
第一古石
大爨碑,立于公元458年,是云南继古滇国之后近五百年历史的见证者,是迄今为止,最为原本、生动、真实记载这段历史的物件。
碑阳904字,碑阴312字,在记述爨氏家族渊源、爨龙颜将军身世、生平和功绩的同时,把爨氏统治南中(以云南为中心,及四川、贵州、广西一部份地区)近五百年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社会等状况都表露于字里行间。是无比珍贵的史料。
爨氏统治南中时期,自公元四世纪初至八世纪中叶,政治稳定、军事强大,经济兴旺,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,社会安定民族团结…..可是,南诏国取而代之后,却没有存留下更多的爨氏统治时期的史料和实物,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戛然而止,声息全无;对爨姓后事、后人,记录极少,甚而难于考证研究,留下了诸多历史迷雾;时至今日,曾经昌盛兴旺的爨姓,也不复存在,让世人匪夷所思。
大爨碑沉匿千余年后,当它重新站立起来时,似一位饱经世事沧桑的爨氏古人复活,便有了那段历史最鲜活、最真实、最重要、最珍贵的叙述者和见证者。爨氏统治时期的南中地区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既与整个大中国一体,又有自己独特的边地和民族风情;是一个中原汉族与边地各民族融合、繁荣的历史时期。政治安定,经济繁荣,军事强大,民族团结,儒家文化、思想已贯通边地。碑文就连历史地名、官职、文化、民俗风情、天文地理等等,都留下了最原始的记述。所以,阮元称大爨碑“云南第一古石”。
大爨碑,在高原红土地上,立起了中华民族的主干,在历史的脉络中铺展了中华民族的根系;标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。难怪日本等人士远涉重洋前来拜谒大爨碑时,总是三叩九拜,方激动万分地仔细察看,仿佛漂泊千年后的人,找寻到了自己的一枝根脉和精神渊源。
大爨碑,以其独特的身份,记述历史。
书家鼻祖
大爨碑,碑文书法独具特色,介乎于隶书楷书之间,是隶楷过渡时期隶变之中的楷书字体。楷体之中存隶意风骨,用笔于逆、顺、方、圆的交错融汇,变化多姿,信笔驰骋施展,“不守故常”,含蓄谨慎又雄浑厚重,笔力遒劲,强雄茂美。受历代文化、书法名家推崇。
“书家鼻祖”,“古今正书第一”,“下笔如昆刀刻玉,但见浑美,布势如精工画人,各有意度,当为隶楷极则”,“强雄茂美之宗”,……范寿铭、康有为等的评说,可为代表。
大爨碑书法最具特色的是,不拘一格,不守故常。以假借、俗体、等异体共用,篆、隶、楷、行同存的字体;以大小、上下、正悖、繁简、随意立形的结构;以裹锋铺毫中侧偏露并用,外拓内厌同存,转折方圆、切凿钉砍混合的笔法自辟书法天地。
大爨碑书法,不得不让人感叹:太神奇,太震撼!康有为称其:“貌若轩辕古圣,端冕垂裳”。欣赏大爨碑书法,仿佛看到先贤在拈须微笑,仿佛看到先圣骑着青牛游荡,仿佛听着先哲在娓娓叙语,仿佛看到长袖仙女在翩翩起舞,仿佛看到光腚牧童在红土地扬鞭放歌,仿佛看到将军的大刀长戟挥舞,仿佛看到黎民百姓在耕作收获,仿佛听着沧桑老人在向子孙讲述过去的故事——汉字书法的精、气、神、意、境,尽在其中,让人叹谓不已,回味无穷!
今天,爨体书法在丰富中华书法艺术宝库的同时,已自成一体,独树一帜,其影响日益扩展。
大爨碑,以其空前绝后的书法,书写历史。
墓志绝唱
大爨碑,碑文辞章考究,优雅华丽,音调铿锵,气韵生动,文畅意通,朗朗上口,极具文学感染力和表现力。
碑文以“四六骈文”为主,散文句为辅,善用典故。读来既表情达意、汪洋恣肆又古奥典雅。
四六骈文,文采飞扬。如四言句:“巍巍灵山,峻高迢遰。或跃在渊,龙飞紫闼。邈邈君侯,天姿瑛哲。……”再如六言句:“乡望标于四姓,邈冠显于上京。容貌玮于时伦,贞操超于门友。仁笃显于朝野,清名扇于遐迩。……”
有的词句,用语精美,语意精当、鲜活又内涵深厚,如:“牛羊被野,邑落相望。民歌其德,士咏其风。南中磐石,人情归望。独步南境,卓尔不群。进无烋容,退无愠色。”等等。
叙述间,散文句承上启下,承接转折,自然得体,恰到好处。
用经、史和诸子著作中的典故,阐释扩展文意。如:“靖拱端石”, “胜残去煞”,“旻天不吊”,“衣锦昼游”,“剖符本邦”,“蝉脱”,等等。
碑文在尽显铭文功能的同时,极尽辞藻修饰,使有限的文字有了深厚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;真正是内容、文辞、语气、意境贯通融汇,抒情达意的美文!
文人雅士无不称道:铭文典范,碑文墓志之绝唱。
大爨碑,以其特有的文采,笔录历史。
雄奇雕刻
大爨碑,形体硕大,文字、图案精美,形制、雕刻富有特色,不论哪一方面,都是一件雄傲古今,永葆魅力的艺术精品。
碑高3.38米,上宽1.35米,下宽1.46米,厚0.25米。碑文呈长方形,碑首半圆形;碑额左上角一青龙浮雕,右上角一白虎浮雕,中间一朱雀浮雕;额下部中央有一穿孔,孔左边一圆形浮雕内刻绘踆乌象征太阳,右边一圆形浮雕内刻绘蟾蜍象征月亮;穿孔上部中央是题刻,下部为正文。
硕大的青石碑,气宇轩昂;设计独特精良,匀称协调,自然得体;雕刻精当,图案既古朴典雅又栩栩如生;文字一笔一划,一刀一凿,风雅骨正,功力非凡,为独具特色的字体平添了无穷魅力。
如今1553岁的大爨碑,历经无数坎坷,面对千载岁月剥蚀,身不变形,面不改色,心不变质,彪炳史册,还将光耀未来!
大爨碑,一件雄奇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。
大爨碑,以其身心,铭刻历史。
明思睿智
大爨碑记载了,以儒学为主的中原汉文化,其“忠孝仁义礼智信,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等,已是红土高原边地思想文化的主体,并与边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。
所颂扬的品格是“进无烋容,退无愠色;容貌玮于时伦,贞操超于门友;卓尔不群。”
要达到的境界是“民歌其德,士咏其风;南中磐石,人情归望”。
要实现的政绩是“牛羊被野,邑落相望”。
倡导的是“绸缪七经,骞骞匪躬”,“悠哉明后,德重道融”。
所颂扬、倡导的这些思想观念,历经千载岁月淘洗,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。
碑形图案的标志,左青龙,右白虎,前朱雀,后玄武,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“四灵、四星、四神”及其方位。此碑的玄武,即被损毁或无法寻找的龟型碑座。踆乌是太阳的象征,蟾蜍是月亮的象征。整个碑额图案,象征着爨龙颜将军与日月同辉。
同时,大爨碑从形式到内容,又具有当时当地僰族巫鬼教的宗教文化及礼仪风俗痕迹。表明了汉文化和边地民族文化的融合。
碑阴文字,皆为题名职官,共四十八人,爨姓仅九人,其他姓氏十余种。说明在爨氏一统天下的时期,仍是团结共融思想主导的和谐社会。
大爨碑,饱含着特定社会时期的思想及文化价值。
大爨碑,以其特定的思想和睿智,解读历史。
美学精品
大爨碑,形制美,恢宏大气,精巧别致,古朴典雅
书法美,一笔一划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
文章美,一字一句,构成美文范本,铭文绝唱。
沧桑美,满脸伤痕和坚韧,刻写一千五百年沧桑,凝聚一代又一代烟云。
集合美,一块硕大的青石,集史学、文学、书法、雕塑艺术等无限价值于一体,堪称集美于一身。
延伸美,其身上还有无穷尽的研究探寻之美。
大爨碑,是一件独特的文物美学精品。
大爨碑,以其美学特质,承载历史。
神品第一
大爨碑立于爨氏统治鼎盛时期,湮没于爨氏统治结束后的千余年。公元1862年,时任云贵总督阮元,督滇至陆良县,始发现此碑躺于慌阜上。他如获至宝,惊叹:“云南第一古石,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!”高度赞誉此碑,并在碑后作跋,令知州张浩建亭保护。此后诸多文人、学者竞相前来拜谒、传拓考释,称颂赞叹不已。阮元为官的政绩如今难考,发现保护大爨碑的功德却与日俱增、永不磨灭!
薛官堡村民则将保存于村里的大爨碑视为圣物,常敬香膜拜,以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、消灾避难保佑平安。一度时期,有人生病医药不治,无奈之下便小心翼翼地敲一点点碑石用药罐煎水服,竟然凑效病愈。久而久之,致使碑两侧又添斑斑伤痕。也正是村民的这份神圣、纯真、朴素的感情,才保护了大爨碑在近代百年的烽火硝烟和文革动乱中平安无恙。村民视其为镇村神品,精心保护;大爨碑也昂首挺立,见证着红土高原的历史、现在的快速发展和未来的辉煌。
大爨碑,竖起了那段历史的标志,竖起了引人探寻挖掘历史宝藏的标示。有了大爨碑,就有了那段历史的冰山一角,有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一斑。历史的魅力,不仅在于精彩史实的回望,还在于无数的探寻、追溯和期待。大爨碑,让我们有了历史的回望标杆,有了破解历史之谜的标向和期待。
无比的史学、书法、文学、艺术、美学等价值以及特殊身世,赋予了大爨碑灵性,使其成为一件穿越时空、悬挂于历史天空的灵动的历史杰作,一件灵动的艺术精品。正因为如此,康有为才称赞大爨碑:“神品第一!”
大爨碑,以其特殊灵性,阐释历史。
历史的笔记
爨姓统治结束后,曾被大量迁移人口,甚至被改爨姓毁爨物,没有留下爨姓统治时期更多的实物和记载。然而,大爨碑,却犹如不可泯灭的历史笔记,无可置疑地记载了历史,留下了那段历史的辉煌。
大爨碑在昭示,人世间的一切喧嚣和浮华,当岁月尘埃落定时,终将散尽!只有智慧结晶,精神灵光,艺术杰作,才会以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形式长存不灭。这样的文化遗产,就形成了特定的、无可替代的、记录历史的笔记。
有哲人言:“一个人的作用正在消失,而他的笔记却更有价值。”大爨碑正是那段历史真实、立体、生动的笔记。是一千五百年前,祖国边陲高原红土地上的历史老人,以自己的独特方式,亲手写下的笔记。历史渐行渐远,历史的笔记则愈有价值、愈加珍贵!